近2-3年來大型金屬切割機廠家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這從國內的幾個大型金屬加工展會即可見一斑。這樣的市場規模、這樣的廠家紛至沓來,給中國金屬激光切割行業帶來的是利還是弊呢?
在了解到這些新興的大型激光設備生產企業發展史后,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主要由以下幾種廠家轉型而來:原生產等離子切割設備的廠家、原生產刻字機的廠家、原生產機械式切割機的廠家、原生產大型CNC機床的廠家等等。這些轉型而來的公司無一例外都是配用YAG或光纖作為激光光源,而摒棄了對金屬切割最為適用的CO2激光光源。近年來由于激光技術日趨成熟,及其配套設備的產業化,使得激光控制系統、激光器等的組裝變得很容易,導致這些新興企業能迅速地進入他們原本并不熟悉的激光行業。光纖激光切割機直接用光纖傳輸來連接切割頭;而YAG激光切割機則是將整個激光器安裝在機床的X軸上,通過一個切割頭來完成加工。再者激光切割機的外部配件很容易采購和集成,對機床生產和運行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這些主要因素導致了激光行業入行門檻低。再加上一些原有激光行業中的中高端技術人員選擇自己創業,相繼成立公司,這也造就了一批激光行業內的速成企業。
但是這樣低的入行門檻并不代表這些新興企業很容易就能在金屬切割行業中占有到一席之地。雖然行業內廠家在不斷增多,但激光行業依舊被幾家巨頭所壟斷,比如國外的Trump, Bistronics, Amada, Prima和國內的大族激光、華工、楚天、團結普瑞瑪等以激光起家并研發制造激光光源的公司,他們有著多年激光領域的技術積累,對激光加工技術、工藝要求等相關技術指標有著深入的摸索。
在對比了國內外激光行業的佼佼者之后,不難發現這些大的激光巨頭基本上都是以CO2激光光源為主,原因在于大功率CO2激光器的加工效率高,切割能力強,這些技術指標是光纖和YAG激光器所不能媲及的。
新興的切割機廠家的技術實力遠遠落后于以CO2為主要光源的傳統激光行業廠家,主要表現在:
、偌す夤庠床顒e。在切割薄板方面,光纖切割機可以達到CO2金屬切割機的水平,但在切割厚板方面,CO2金屬切割機的水平是光纖切割機所不能達到的,因此在切割金屬這一應用上配用CO2激光光源是當之無愧的技術主流。
、跈C床性能差別。只有高精度的機床才能保證高質量的切割效果。配用CO2激光器的切割機床使用的是飛行光路,對整個切割機床的精度要求遠遠高于配用光纖和YAG激光器的機床。但是這些新興公司的機床技術水平都是基于原有水平而建立起來的,根本達不到CO2的要求,因此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對機床要求較低的激光光源,其切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蹖庸すに囌莆盏牟顒e。激光加工工藝十分復雜,在高速加工時激光加工精度對整個結構的動態指標要求極高,不是新興公司在短時間內所能掌握的。
據了解,這些新興的激光公司給客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由于技術的相對落后和不成熟導致設備頻頻出現故障,而售后維護還遲遲跟不上,經常發生維修時缺少配件,維修技術不高,售后服務不到位等現象。不僅喪失了客戶的口碑,還對整個激光行業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使得客戶不再信任廠家,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激光應用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我國,算是一個新興行業,但是它的研究和開發像所有高新技術行業一樣,需要一個艱辛、踏實而漫長的過程。國際上知名的激光巨頭都已取得相當大的成功,例如:Trump(成立于1923年), Amada(成立于1946年), Bistronics(成立于1964年), Prima(成立于1977年);國內知名的激光公司也都至少有十年以上的發展歷史,而這些積累和成功并不是那些新興的激光公司一朝一夕能取得的。 金屬激光切割機的市場潛力巨大,周邊行業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導致整個激光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依然有很多像開天激光一樣,始終從事著激光領域的研究和開發的傳統激光公司,他們依舊在專心、用心地做一些高端、高穩定性的激光設備。